close

看到標題出現「特輯」兩個字,還加編號,有沒有一種「又是長篇大論」的不"詳"預感?
西地!沒錯~本系列將會又臭又長~
因為是姿月vs死神的專題系列咩!(大心轉轉~)


********

在一開頭我要引用姿月的一段話。
那是2007年大阪夕刊一篇挺長的專訪。內容有當時正籌備的演唱會、心情花絮、婚後生活、入團及當上TOP的經過....,其中一段提到退團。

姿月是什麼時候萌生離開寶塚的想法?
——就是在エリザベート公演時。
為什麼想要退團?
——也是因為エリザベート這齣戲。

姿月說:「因為某個作品,讓我對音樂產生了很大的興趣,想再學習音樂的意識出現在我腦海中。雖然以前我喜歡唱歌,但是對於更專門的音樂的意識有了很大的轉變。因為伊麗莎白這部作品,突然讓我產生了新的興趣。」

產經原文:http://www.sankei.co.jp/enak/2007/may/kiji/28zunko_index.html
翻譯全文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aiko200277/18955123

翻譯出處:披著射手外衣的天蠍女


雖然官方說法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,但姿月受了 エリザベート 這部戲的影響,是可見的。
如果一本好書、一部電影、一首歌、一句經典名言可以跨越時間、空間、語言、文化、階級,深植人心並影響至深,那麼一部好戲無疑是同樣的。對台下的人如此,對台上的人,也是如此。

姿月的最愛是音樂,或許自始至終沒有改變過。
在1999年的Nocturne(那場好像是晚餐秀吧),姿月演唱她喜愛的歌手Andrea Bocelli同年專輯的「Cantico」之前,聊了好長一段音樂之於她的感動。

最後她說,
「我是真的很喜歡音樂....希望"姿月"這兩個字也可以唸成是"音樂"....」

啊。


我似乎慢慢可以瞭解 エリザベート 之於姿月的意義了....。






還記得今年二月底,我第一次看エリザベート,是搬到新家沒多久,
關了燈,開了投影大螢幕、以及震撼得鄰居都應該聽得很清楚的音響(好像那時鄰居都還沒搬來?!),充滿期待地迎接這部看過的朋友都推薦的戲。
那真的是很令人懷念的一個晚上。我們像在劇院一樣,唱到精彩的地方,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,
感動催淚的地方,就各自偷偷地擦淚。(咦?是只有我嗎?)


很多人懊悔著2000年姿月退團了才認識她,
也有2001年才知道的,
2002年的,
2003年的,
2004年的,
2005年的,
2006年的,
2007年的,
2008年的..................
都已經是2009的這一年,我才第一次看到她的樣子,聽到她的聲音。

這兩個月多來,對我來說就像過了兩年。
這兩個多月來,跟姿月無關的我的人生同時出現了詭譎的變化。而且這個詭譎還在持續發展中。
所以如果我今年七月真的就要背著小包包到日本流浪,順便看伊沙公演,那.....只能說這大概是老天爺正用一種溫柔無比的方式在與我對話吧。
エリザベート、姿月死神、還有姿月あさと(笑),就是我們對話的語言。


因此,寫這個特輯的同時,雖然心在痛,但我抱著很深很深的感激。

感謝エリザベート原創者,感謝改編者,感謝製作及演出團隊,感謝現代科技。
感謝姿月的媽媽,感謝我的媽媽,
感謝同意我引用及分享資訊的姿月飯,
感謝媒人小山豬(啾!)
感謝天。





好的,
我要開始長篇大論了。(<-- 你這篇還不夠長啊?!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self 的頭像
    iself

    iself ♥ 姿月

    ise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